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:
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
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
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
大眾網
|
海報新聞
大眾網官方微信
大眾網官方微博
時政公眾號爆三樣
大眾海藍
大眾網論壇
山東手機報
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:
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
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
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
2020
大眾報業·海報新聞
手機查看
博物館是一座城市的歷史積淀,它如同一輛從時光之初駛來的列車,承載著一路歲月的碎片,一片土地的底蘊融匯在此,成了這座城市的魂。10月3日,中秋國慶假期的第三天,濰坊市博物館外預約參展的游客有序排起了長隊。
“以前路過這里很多次,因為長期在外地工作的原因一直都沒時間進來看看,今天正好借著假期回來參觀參觀。”市民郭女士告訴記者:“博物館環境寧靜,又很有文化氛圍,很適合在休息的時候長長知識,作為土生土長的鳶都人,我也非常想更加深入了解一下自己腳下這片土地的歷史,也是一種心里的情懷。”
記者了解到,濰坊市博物館始建于1962年,新館于1999年建成,屬國家一級博物館,位于濰坊市東風東街,館藏文物近8萬件。現有濰坊簡史、館藏字畫、民俗及民間藝術、石刻藝術長廊四個固定陳列。走進博物館,豐富的館藏向前來的觀眾們訴說著這里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。
物華天寶·館藏文物精粹展中,設藝匠天工、吉金永壽、金韻含香、緞繡成衣、龍鳳呈祥、謐靜書香、遺韻雅致、頂戴花翎、記憶永恒、濰博瑰寶,共11個單元,單聽名字就已感琳瑯觸目。300余件珍貴文物展示了濰坊璀璨奪目的史前文化,它擁有時間的證言,沉默里千言萬語。
在濰坊簡史陳列館中,傳統與現代科技的結合讓人耳目一新。館內陳列以時間為順序,以文物、人物為引線,采用聲、光、電及三維影視合成、超寫實雕塑等高科技展示手段,揭示了濰坊近8000年的發展歷史,文明初曦、三代英華、漢唐風韻、宋清擷珍、古城滄桑,5部分陳列在歲月演變中再現濰坊地區人類文明的發展歷程,據了解,該陳列曾榮獲國家文物局頒發的“十大陳列展覽精品提名獎”及省優秀陳列大獎。
走進時刻藝術長廊,記者看到了一尊被譽為館內“鎮館之寶”之一的鐵佛,這尊鐵佛高達3米,寬2米,慈祥端坐,手持無畏與愿印,十分巍峨莊嚴。據了解,這尊鐵佛鑄于隋末唐初,后隨時代變遷被深埋地下,1978年被挖掘出,存放于濰坊市博物館,是濰坊悠久文明史的一大見證,也是我國現存年代最早、體量最大的唐代鐵佛,行經此處的觀眾們無一不贊嘆、心生敬意。
“小長假期間我們的防疫措施不松懈,游客需出示本人身份證、健康通行碼、接受體溫檢測后進行參觀,如有體溫異常的游客,我們會將其安置在大門口的隔離室。場館每天限流600人,各展廳參觀人數不超過50人,每天場館內也會進行三次消殺工作,確保大家的游覽安全。”濰坊市博物館保衛處負責人安凱告訴記者。
(大眾網·海報新聞記者 馬夢瑤)
初審編輯:
責任編輯:李嘉倩